<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网站头图
        全文来了!2023年最佳娱乐365bet娱乐场下载_勤策365_英国365网站正规吗政府工作报告发布
        来源:郑州日报  发表时间:2023-01-10 14:19  

          核心阅读

        2023年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以上,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突破2.6%,进出口总额保持正增长,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节能减排、降碳指标完成国家及省定目标。



        政府工作报告


        ——二〇二三年一月四日在最佳娱乐365bet娱乐场下载_勤策365_英国365网站正规吗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最佳娱乐365bet娱乐场下载_勤策365_英国365网站正规吗人民政府市长何雄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及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2年,极不平凡、极为艰难、极其难忘。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我们加快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更加凸显。


        一年来,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及郑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紧紧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暨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以“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为总目标,锚定“两个确保”,开展“三标”活动,推进“十大战略”,加快“四高地、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和郑州都市圈建设,稳中求进、难中求成,牢牢把控高质量发展主动权。一季度全市经济实现平稳开局,上半年完成生产总值6740亿元、增长2.5%,在全国生产总值20强城市中排名第14位,较2021年前移2个位次;三季度以来,创新开展问题楼盘化解和安置房建设攻坚行动,全力以赴稳市场、稳预期、稳民生,经济企稳回升态势明显,但10~11月疫情持续时间长、冲击大,影响了三季度以来回暖向好态势。初步测算,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2%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固定资产投资下降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4%,进出口总额增长0.3%,实际吸收外资增长32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精准施策稳增长,全力稳住经济大盘。持续打好稳住经济大盘“组合拳”,带动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提质。把服务市场主体放在首位。落实国家和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及接续措施,出台8方面45条举措和24方面109条措施,依托“万人助万企”活动推进政策进企业、进园区、进集群;建立“郑惠企”政策服务平台,上线政策1110条,实现惠企政策“应上尽上”“应享尽享”“免申即享”,累计兑付资金59亿元;留抵退税380亿元,阶段性缓交水电气费用近亿元,减免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租金2亿元以上,降缓返补社保费32亿元。抓好双线嵌合机制,6263家企业(项目)纳入“四保”白名单,应急状态下重点企业不停产、重大项目不停工。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重要支撑。高位推进稳经济重点项目集中攻坚行动,406个“三个一批”项目投资1140亿元,省市重点项目投资4670亿元,补短板“982”工程项目投资2395亿元,综合考核位居全省前列。金融工具项目通过国家审核25个,已签约落地5个,投放资金77.5亿元;中长期贷款项目通过国家审核544个,签约77个,投放资金49.62亿元;贷款财政贴息项目通过国家审核55个,申报资金36.8亿元;专项债券项目通过国家审核681个,已发行343.28亿元。73个小微企业园入园企业7224家。7个高速公路项目、19个道路快速化工程项目加快推进,中原大数据中心等84个新基建项目有序实施。把提振消费信心作为重要抓手。深化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九大工程”建设,抓牢德化步行街改造提升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打造网红打卡地和特色消费地标。持续稳定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消费,新能源汽车新增9.4万辆、增长23.3%。开展“醉美·夜郑州”、金秋促消费系列活动,发放7.3亿元消费券带动消费300多亿元。创新落实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16条政策,实施个人房贷延期展期、建立头部企业白名单、人才八折购房、组织团购房、降低个税契税、推动都市圈公积金互认互贷等措施,提振房地产市场信心。


        (二)高端引领助转型,做强产业发展引擎。聚焦加快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推动产业发展聚链成圈,高质量发展支撑更加厚实。制造业发展稳中向好。“1566”现代产业体系、“153N”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3%,六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4.6%。新增“四上”企业1237家,签约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95个、签约额2133.2亿元,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等一大批龙头型项目落地建设,上汽发动机等220个项目竣工投产,富泰华5G智能手机精密机构件等548个重大技改项目加快实施,工业投资增长35.3%,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8.2%,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5.4%,占工业投资的40.3%。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中心加快建设,培育省级智能工厂(车间)30家、新增上云企业超1万家。成功创建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3个项目获评国家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郑州数据交易中心揭牌运营,数字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41.4%,占全省数字产业的比重达到51.7%。全省率先开建元宇宙产业园,编制完成《元宇宙产业发展行动方案》,46家企业签约落地。以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IT设备制造为主体的数据中心关联产业正在加快形成。居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第14位。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金融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11.1%,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7.8%、7.2%;新增上市公司6家,在审及过会10家;郑商所成交量居国内同类交易所首位,普惠科创平台“郑好融”正式上线运行。中国特种物流总部、中国国际速递总部落户郑州,A级以上物流企业突破150家,3家企业入选全国冷链物流百强,中钢网入选中国互联网综合实力前百家企业。出台会展业促进条例,成为中部地区首个会展业立法城市。优化升级商品市场10家,打造千亿级商品市场集群5个,交易额突破5000亿元。“山∙河∙祖∙国”宣传登陆央视国际频道,“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叫响全国;谋划推进博物馆群和中华文明主题乐园建设,全力打造中华文明全景式集中展示地。都市农业加快发展。新建高标准农田4.57万亩、高标准“菜篮子”示范基地2000亩;新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新增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达到4个。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16家,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14个、创客示范基地2个、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5个。


        (三)换道领跑强创新,全面增创发展动能。中原科技城建设提质提速。优化提升260平方公里总体规划,与省科学院重建重振、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加速融合。持续推动北理工郑州智能科技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和鲲鹏软件小镇、海康威视等项目建设;引进中航建设集团华中总部、京东科技中原总部等高质量项目156个,落地华为中原区域总部等项目95个。强力打造创新平台。龙湖现代免疫、天健先进生物医学等省实验室加快建设,超短超强激光平台、智能传感器关键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稳步推进,新组建14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46个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研发平台达到55家。加快培育创新主体。超聚变数字、致欧家居实现全省独角兽企业零突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0家、入库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000家,分别占全省的48%、37%,新增市级科技型企业1912家,总数达到1.18万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考核评价中15家获评优秀,优秀率65.2%,首次居全国第一;优秀总量达到23家,居全国第7位。持续优化创新生态。中原龙子湖智慧岛标准化、实体化、市场化建设运营模式全省复制推广,聚集双创载体32家、私募投资基金机构247家、大数据企业超20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310.4亿元、增长12.2%,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超过60%。加快建设国家人才高地。持续实施郑州人才工程,创新人才服务“四个一”模式,高质量筹办招才引智大会专场活动,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110名。实施青年人才新政10条,投用人才公寓15万套,集聚青年人才21.4万人;“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强力推进,新增技能人才57.68万人、高技能人才20.13万人。


        (四)改革开放聚合力,持续激发活力潜能。深化改革方面。“放管服效”改革持续推进。上线“一件事”405项、政务服务事项“免证办”304项、“即来即办”1028项、“3个工作日内办结”504项;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工程建设项目最长审批时间压缩至41个工作日,“清单制+告知承诺”试点实施,企业抵押登记“秒办”;2035项政务服务事项集中进驻审批大厅,加速实现“大厅之外无审批”;高频事项、便民应用达到2614项,“郑好办”综合指标排名全国第7位。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市管企业公司制改制全面完成,城市发展等8家集团顺利组建,建立了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别化薪酬等机制,中原环保、数智集团等企业开展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试点。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1万亿元、增长14.7%。开发区改革强力推进。按照“整合、扩区、调规、改制”总要求,将全市26家开发区整合为17家,建立“六个一”推进机制,完善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办法。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增加400多平方公里,产业用地增加近200平方公里,高新区、经开区在全国同类开发区中综合排名居第18位、第22位。事业单位、政府基金、农村金融、五水综改等领域改革稳步推进。扩大开放方面。充分发挥国家物流空港、陆港双枢纽优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全力打造国家开放高地,进出口总额完成5911亿元,继续稳居中部城市第一。制度型开放水平快速提升。高标准建设自贸区2.0版,推进自贸区、自创区“双自”联动;加快申建河南自贸区郑州开放创新联动区,探索建设RCEP合作示范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覆盖,新郑综保区稳居全国第一方阵;“7×24”小时通关机制、“提前申报”通关模式全面实施,通关效率全国领先。“四条丝路”协同发力。持续实施郑州—卢森堡“双枢纽”战略,成功举办“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郑州机场北货运区运营,水果、冰鲜水产品等海关指定监管场地同步运行。郑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项目前期加快推进。新开通洲际货运航线9条,全货机航线达到48条,货邮吞吐量53.5万吨,连续三年跻身全球货运机场40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加快建设,上街片区海铁联运首发开行,中欧班列(中豫号)开行1572班。跨境电商交易额1180亿元,全国首个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药品试点成功运营。招商引资成效显着。围绕主导产业完善产业链图谱和招商路线图,深化驻外办事(联络)处改革,常态化开展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招商;建立港资、台资、日韩、世界500强企业四个利用外资专班和重大外资项目工作专班,实际吸收外资11亿美元。


        (五)统筹城乡促融合,稳步提升城市品质。郑州都市圈扩容提质。配合省做好《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编制。郑开、郑港融合发展25项重点工程加快建设。机许市域铁路通车试运行,郑开兰城际高速延长线等重点项目加快实施,国道107高架快速道全面开工,连霍高速迎宾路站等新建工程建成投用。以都市圈内户口通迁和居住证互认为突破口,推动公共服务互利共惠、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政务服务联通互认、社会保障并轨衔接。高品质城市建设持续推进。高新产城、二七广场等32个城市更新项目加快推进,粮二库片区等98个城市更新项目谋划实施。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首通段、城郊线二期开通运营,6条在建项目加快建设;下穿二七广场隧道、北三环彩虹桥主体工程、环城货运通道等重大项目大头落地。郑州航空港站、郑济高铁郑州段投入运营,郑州南站枢纽项目持续推进。打通“断头路”50条,新增公共停车泊位5万多个、共享停车泊位7.58万个。以“一体化、一张网”改革为抓手,新建改造供水管网152.5公里、热力管网83.95公里、燃气管网298.55公里,南水北调工程向市域供水7.02亿立方米;开展城镇燃气安全整治百日行动,排查供用气场所3.26万处,整治隐患近8000个,为80万户居民家庭加装燃气安全装置。新建绿地771万平方米、生态廊道8条,建成综合公园24个、公园游园60个。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1+1+6”方案,入地改造架空通信线缆150公里、治理窨井盖9.5万座、拆除违法建设206万平方米、整治施工围挡126万平方米,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98%。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实施产业帮扶项目133个,全市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扎实开展,新改建无害化厕所1.6万户、农村公路240公里,建成美丽乡村精品村50个、示范村80个、旅游精品线路7条。


        (六)树牢“两山”理念,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黄河战略核心示范区总体规划和起步区建设方案,沿黄生态廊道建成开放,完成国土绿化及灾后恢复重建2.38万亩,抚育中幼林3.21万亩。黄河“清四乱”专项行动持续开展,黄河干流水质断面稳定达标。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着。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23天,10个国省控断面全部达标,7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14个县级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中央环保督查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并落实长效机制。“双碳”工作扎实推进。编制碳达峰行动方案及“碳中和城市”建设规划,汽车加氢站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实施,建成加氢站12座、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617辆,超额完成省定任务,签约中广核等8个项目,总投资约210亿元;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持续推进,建成区重污染企业全部搬迁,新能源渣土车、网约车占比增大,新增及更新的公交车、出租车全部为新能源车。


        (七)标本兼治强韧性,筑牢城市安全防线。高质量推进灾后重建。对照国务院调查报告指出的六个方面教训问题逐项整改,对标国家批复的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实施“1+15+15”方案,3499个灾后重建和能力提升项目开工3451个、完工3320个、完成投资610亿元。“一库一案”整治中小型水库27座,郭家咀水库等加固工程、金水河4个防洪卡口改造完成,“一点一策”整治城区积水点163处,防洪排涝修复工程加快推进,4.6万受灾农户全部住上安全放心房。出台防汛应急预案,扁平化实体化实战化工作架构加快形成,新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74处、防汛紧急避险点2889处、市级应急救援保障仓库1座,组建整合应急救援队伍7.1万人,构建安全劝导、灾害信息、应急管理网络体系17.6万人。扎实开展防汛备汛,确保度汛安全和黄河安澜。高标准组织城市防洪排涝综合应急演练全国视频直播。高效统筹疫情防控。新冠疫情发生三年来,我们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工作组指导下,省市联动、扁平指挥,全市人民积极配合、无私奉献,各级各部门特别是街道社区基层干部、医务工作者、公安干警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不畏艰辛、勇毅坚守,有的同志献出了宝贵生命。在此,向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拼搏奉献、辛勤付出致以崇高敬意!三年来,我们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提升救治能力,关注重点人群健康监测,完善分级诊疗机制,畅通企业保供绿色通道,强化基层防疫网格力量,疫苗接种覆盖1217.1万人,60岁以上老人接种率91.01%;改造6家医疗机构为定点救治医院,构建“6+N”应急医疗观察救治体系,尽最大努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强力推进保交楼和安置房建设。全国首创保交楼“4+1”模式,落实支持资金300多亿元,保交楼项目实质性复工95%以上。列入省问题楼盘台账的“办证难”“配套设施不完善”两类项目全部化解。新建成安置房2565万平方米、回迁安置群众15.3万人。有效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存量金融风险三年出清任务全面落实,清理P2P机构25家、存量业务化解率98%。开展欠薪攻坚治理,追讨薪资3.48亿元。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一体化,依托“一村(格)一警一民调一连”机制,探索公安、网信、宣传“3+N”舆情引导处置等模式,常态化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1万起。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实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三下降”。


        (八)保障民生增福祉,提升群众幸福感。省市重点民生实事超额完成。新增城镇就业13.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万人、稳岗26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58%。新投用公办幼儿园76所,市区新建中小学校24所、投用22所,投用高中9所。普通高中“双新”改革经验全国推广。高水平举办第九届博博会、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等重大活动,商都遗址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建成开放。郑州儿童医院成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建设首批示范标杆。4个省级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通过验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100%达到国家标准,婴幼儿照护服务全国示范城市通过省级公示。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落地实施,受惠群众178.16万人次。新建更新社区健身活动中心20个,落实公共体育设施选址226块,更新健身路径300条、建设智能驿站40个,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入选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养老服务“五个一”建设加快推进,建成街道养老服务中心111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019个、特困供养机构12个、家庭养老床位6050张,全市161.7万老人全部入网智慧养老健康服务平台,获评国家级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9个。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继续上调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高校毕业生生活补贴5.09亿元、老年人高龄津贴2.89亿元、残疾人“两项补贴”9162万元、特殊困难群众救助金5亿元。棚户区改造新开工7791套、建成39223套、交付15503套,实物分配公租房10492套、人才公寓1110套,既有住宅加装电梯213部。建成一级农产品交易市场1个、二级农产品分拨中心4个,建设提升农贸市场20家、“微菜场”200家。


        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人民防空建设,深化全民国防教育,持续强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双拥氛围更加浓厚。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红十字、慈善、残疾人保障等事业健康发展。统计、外事、侨务、对台、参事、史志、文史、气象、地震、民族宗教、社科研究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我们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坚持重大事项向市委报告,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重点工作跟踪审计常态化,政府自身建设水平和治理能力持续提升。


        各位代表!2018年以来,我们既经历了决战“三大”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迎接建党百年等历史性伟大时刻,也经受了史所罕见的“7·20”特大暴雨灾害侵袭、三年十多轮新冠疫情冲击等大战大考。面对严峻考验和艰巨任务,全市上下踔厉奋发、主动作为、应变克难,办成了一批打基础、管长远、蓄势能的大事要事,产业转型、创新驱动、城市品质、对外开放、民生福祉全面进步,综合实力一年一个新台阶,郑州高质量发展迈上了提质进位新征程、站在了蓄势赶超新起点!


        ——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迈出重大步伐。2018年以来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8%,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提升至21.6%,建成区面积突破130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79.1%,常住总人口增加到1274.2万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两个高于”,省市重点项目每年投资近5000亿元;市场主体超过180万户,居全国省会城市第8位。跻身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20强、荣膺全球营商环境友好城市100强,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金鸡百花电影节等重大赛会成功举办,“国际郑”加快成为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


        ——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主导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83%,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提高到50.9%,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提升至36.4%。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近6000亿元,智能传感器、网络安全、新一代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一批新兴产业集群聚链成圈。5G网络规模居全国第一方阵,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总带宽全国第9位。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


        ——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家超算郑州中心建成投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获批建设。中原科技城、中原龙子湖智慧岛等科研功能平台投入运营,研发平台达到4620家、增长63.8%。引进大院名所及院士团队在郑设立新型研发机构14家;引育高层次人才1802名、汇聚顶尖人才91名、建立院士工作站27个,科研人员突破10万人。建成科技孵化载体297家、在孵企业1.5万家;近三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研发投入强度、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速居国家中心城市首位。


        ——开放高地建设实现重大提升。郑州机场货运量年均增长21%,中欧班列(中豫号)累计开行超过6000班;“网上丝绸之路”近年来保持20%以上增长,跨境电商“1210监管模式”全国推广;依托铁海、公海联运建成内陆“无水港”。全国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铁网,入选首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获批全国第4个邮政国际枢纽口岸,成为内陆地区口岸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城市,进出口总额稳居中部第一。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1.6%,建成各类公园游园1200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3平方米,成为长江以北唯一获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省会城市。跻身国家区域再生水试点城市,国家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双区”建设城市;深层地下水位回升幅度居全省第一,居全国37个重点监测城市前列;PM2.5、PM10等指标大幅改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三年稳定退出全国后20位;能源结构更优、产业结构更强、交通运输结构更低碳,生态绿色成为郑州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民生社会事业实现重大跃升。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保持在80%左右。提前一年打赢高质量脱贫攻坚战,181个贫困村、9.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学前教育入园率、普惠率达到95%、84.8%,组建教育集团111个。15分钟便民医疗圈全面建成,每千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增加到8.61张,设置养老床位近6万张。90%以上的市民喝上丹江水,市区燃气普及率96%,建成区集中供热率85%。


        各位代表!变化有目共睹,成就凝聚艰辛。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和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社会各界鼎力帮助的结果,是全市上下顽强拼搏、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十五届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郑州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推动传统产业迭代升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破冰抢滩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氛围需要进一步营造,与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相配套的制度、城市、金融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还需进一步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地位需要持续巩固,供水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出行难、停车难、就医难等民生问题解决的还不到位。受“7·20”特大暴雨灾害和多轮疫情叠加影响,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安置房、问题楼盘、金融等领域潜在风险亟待持续化解。一些领域的不正之风、腐败问题依然存在,政府职能转变、营商环境优化任重道远。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挑战,竭尽全力加以解决,决不辜负人民厚望与重托!


        二、今后五年及2023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后五年是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提质进位、迈上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牢记“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职责使命,抢抓国家实施“十四五”规划、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国家战略等重要机遇期,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黄金窗口期,努力推动各项事业迈上更高台阶、实现更大跨越。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国家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先进制造业高地、开放高地的地位作用充分显现,国家中心城市的区域辐射力、全国竞争力、全球影响力明显增强,成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综合枢纽优势巩固提升。衔接国际国内的运输网络和物流体系加快形成,空中、陆上、网上、海上 “四条丝路”畅通全球,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高度集聚,郑州成为辐射全国、链接世界、服务全球的国际综合枢纽。产业体系持续优化。凝聚创新人才、集聚重大科技平台、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构建“六个一流”创新生态,推动“五链”深度耦合,把中原科技城建设成为全省创新策源地、国家区域科创中心,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城市品质显着提升。强化规划引领、下足绣花功夫、精细化管理城市,努力打造富有现代气息、更加美丽宜居、充满生机活力、人民生活幸福的特色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显着改善。以碳达峰、碳中和引领绿色发展,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更加完善,普遍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方式,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园林城市,基本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郑州。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加快建设。扩大“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品牌影响力,建成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打造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中心、世界文化旅游胜地、中华文明全景式集中展示地。人民生活更加幸福。优质公共服务均等可及,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性教育中心、医疗救治中心,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老年友好型城市、青年发展友好型标杆城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社会治理更加高效。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全周期、全领域、全要素覆盖的公共安全体系加快构建,城市本质安全水平更优更高,社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居全国前列。经过五年不懈奋斗,教育强市、科技强市、人才强市、文化强市、体育强市、健康城市取得突破性进展,数字强市、创新型城市迈出决定性步伐。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为总目标,全面开展“三标”活动、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加快“四高地、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和郑州都市圈建设,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风雨兼程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力推动经济发展全面提速提质,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挑大梁、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起高峰,奋力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郑州篇章。


        2023年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以上,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突破2.6%,进出口总额保持正增长,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节能减排、降碳指标完成国家及省定目标。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聚焦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之重之难之要,切实做到“五个坚定不移”。一是坚定不移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落实“三个转变”重大要求,构筑全链条先进制造业体系,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在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中蓄势赋能,在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中创造优势,在提升制造业开放水平中打开空间。二是坚定不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坚定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路子,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竞争新优势。三是坚定不移巩固提升枢纽优势,加快形成陆、海、空协同联动发展格局,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枢纽经济先行区。四是坚定不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系统性重塑行政审批制度,打造“六最”营商环境。五是坚定不移提升城市能级和品质,持续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本质安全水平和精细化管理水平,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乐宜游。


        三、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


        围绕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持续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持续稳定经济运行。夯实“稳”的基础、激发“进”的动能,牢牢稳住经济大盘。强化投资关键作用。抓好1000个省市重点项目、年度完成投资500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投资占比提高到48%以上,力争签约“三个一批”项目120个以上。聚焦专项债券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储备省重点项目300个,超10亿元项目占比50%以上。高新产业园区REITs项目6月底前成功上市,航空港产业园区REITs项目等进入国家项目库。加快释放消费潜力。充分发挥市场广阔优势,充分释放内需潜能,以实施“九大工程”为牵引,加快建设独具特色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落实我市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12条政策措施,适度调整限购区域、支持团购在售商品住房、确保新市民都市圈居民购房同等待遇、推进租购并举、降低购房信贷负担、落实认房不认贷等措施,开展人才八折购房、新市民购房等活动,解决好青年人才、新市民等群体住房问题,稳定促进住房消费。落实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放宽二手车迁入限制等政策,用好省市汽车消费券,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加密公交场站、城市快速路、四环沿线、地铁站点及公园等公用充电设施布局。开展新一轮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活动,推动大宗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容民宿、露营等“微度假”业态,推动夜间经济产业化、专业化、品质化。支持跨境直播、保税仓直播等“直播电商+跨境贸易”,发展“网红经济”“品牌经济”“首店经济”,促进定制、体验、智能、时尚等新型消费。加快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培育壮大“智慧+”消费。引导有条件的大型商圈、商业综合体业态升级,年底前完成德化步行街改造提升,争创“全国示范步行街”。持续办好“醉美·夜郑州”消费季系列活动,加快恢复消费市场活力。精准服务市场主体。深化“免申即享”工作,扩大政策清单范围,开展“送政策进园区进企业”活动,确保政策精准实施、直达快享。实施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助推、质量品牌争创、资源要素保障等七大行动,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健全司法执法对民营企业的平等保护机制,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增强预期、提振信心,聚焦实业、深耕主业。更新完善稳经济政策“工具箱”,力争新增市场主体20万户、总量突破200万户,培育“三高”企业4000家以上。扎实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常态化开展“四项对接”,培训企业家1000名以上。全面落实各级各类惠企政策,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迸发实体经济发展活力。强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组织企业申报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融资担保支农支小业务占比80%以上。引导金融机构通过“郑好融”平台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推进企业债券发行突破100亿元,信易贷入驻企业5万家、获贷400亿元;支持郑商所优势再造,壮大“期货+现货”规模,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期货定价中心、期货价格避险中心和期货机构集聚中心。支持宇通集团并购引进汽车金融公司,推进市属投资平台公司基金板块整合,推动基金峰会已签约12个基金项目落地。


        (二)持续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体经济是根本,产业发展是关键。我们要持续做强主导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做优传统产业、做实特色产业,全力拼经济抓产业。综合评价“亩均论英雄”企业9000家,新建小微企业园100个、投入运营60个以上,入园企业1万家以上。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高地。推进900个工业项目,构建“龙头企业+产业链配套”产业集群生态;工业投资增长20%以上、技改投资增长50%以上,新增超百亿工业企业1~2家,新增入规工业企业30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00家以上。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抓好兴港新能源产业园、三一新能源智能汽车制造等重大项目,推动汽车产能尽快达到3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200万辆,本地配套率40%以上。瞄准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推进“芯、屏、网、端、器、用”全链条联动发展,支持鸿富锦、超聚变等龙头企业集群式链条式发展,推进惠科、龙芯中科、新型存储器等重大项目建设。筹建世界培育钻石推广(交易)中心。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城市群建设,规划建设加氢站200座以上,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690辆以上。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打造20个深度应用场景和高水平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加快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建设,完善区块链产业园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动全国区块链百强企业入驻。谋划创建国家元宇宙产业发展先导区,筹办中国元宇宙产业发展论坛,签约落地一批元宇宙产业项目。提质发展传统产业。推进建筑机械、电力设备、金属制品、阀门等传统装备领域智能化、成套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支持服装、家居、食品、耐材等产业壮大规模,提升品牌价值。支持中铁装备产业园、郑煤机产业园建设,打造国内领先的盾构装备及煤矿综采装备生产基地。推动铝加工向航空、汽车、动车用铝方向发展。推进河南航天智能制造产业园及三全食品航空港工业园、太古可口可乐扩能等项目建设;加快中部铝港产业园、全国重要智能家居研发制造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国家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实施企业上市五年倍增计划,新增上市挂牌公司10家、股改50家、资本市场融资突破1200亿元。加快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新培育A级以上物流企业10家以上,争取新晋国家示范物流园区1个、“豫军”企业10家左右。提升本地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新增特级资质企业3家、产值增速达到12%以上。加快“设计河南”先行区建设,推进“设计郑州”建设和“设计之都”申报,力争新认定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20家。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快算力设施、储存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千兆光网建设,全力打造中部地区首个城市算力网。力争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获批,争创国家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打造全球“灯塔工厂”,新增省级以上智能工厂(车间)20家以上,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推广中心,实现国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零突破。新增10家市级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培育50家数字经济重点企业,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达到450家,亿元以上软件企业超过80家,累计建成软件产业园区及“云上软件园区”10家以上,力争数字经济突破6500亿元。落实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政策,打造平台经济产业园。筹办世界传感器大会、北斗应用大会、第三届全球数字产业博览会。


        (三)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我们将全力打造创新主体多元共生、创新要素多维聚变、创新服务多链融合的一流创新生态,持续培育人才招引优势。稳步推进中原科技城与省科学院深度融合。大力引进国家大院名所、科技型头部企业、省内外龙头企业研发机构,推进龙子湖新能源实验室等10个重大科创研发项目加快落地,新谋划建设5家以上一流大学(科研机构)郑州研究院,力争新引进头部企业20个、省内外科技企业及高质量研发团队30个以上。优化“双拎”服务体系,打造“拎包”公寓2000套。打造高水平科创平台。推动嵩山、黄河等7家省实验室和哈工大郑州研究院、北理工郑州智能科技研究院等高能级研发机构创造更多关键性重大科技成果;推进超短超强激光实验装置、智能传感器中试平台大科学装置项目,鼓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驻郑科研院所建设高能级研发平台,新建省级以上创新引领型平台100家。培育高水平创新主体。实施研发经费投入补助政策,扶持“双百”企业加速成为瞪羚企业、“隐形冠军”企业、龙头企业,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科技型企业1500家,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8.8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70%。营造一流创新生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组织重大科技创新专项20项。优化完善“郑科贷”业务,发挥好天使投资引导母基金作用,健全投、保、贷、补一体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鼓励支持龙子湖智慧岛等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双创载体建设。推进临空生物医药产业园等争创国家级孵化器,加快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争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国家枢纽型技术交易市场,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650亿元。汇聚高水平创新人才。扎实推进招才引智,引进高端人才50名,博士以上优秀青年人才1500名,创新创业团队40个以上。持续推进百万大学生留郑计划,力争来郑留郑大学生20万人。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力争新增高技能人才14.5万人、技能人才40万人。


        (四)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深化“放管服效”改革。优化企业开办等8项“一件事”,完成涉企不动产登记等6项“一件事”,实现“免证办”500项、跨省通办100项,打造10分钟政务服务圈。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深化8家市级企业集团内部管理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研究组建建筑企业集团,与郑煤集团形成“9+1”差异化发展格局。通过资产资本化、证券化、货币化,积极招引头部企业、行业领军企业等战略投资者,鼓励二级公司与优势民营企业混改。以项目为支撑深度参与产业发展、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城市有机更新等重点领域建设,在公共停车、供热、水务、物流等领域打造新的上市企业。支持国企参与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推进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团队,推行目标考核制、薪酬激励约束机制。深化开发区改革。全面落实开发区 “六个一”机制,推进高新区与荥阳市、经开区与中牟县合作共建区域高质量建设,创建产业转型示范开发区。推动郑州南站枢纽产业园申报省级开发区。深化农村改革。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稳妥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大普惠性、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出台新型产业用地政策和城市更新项目小地块调规出让政策,盘活闲置低效土地资源。推进国家级数据交易中心建设,构建云网深度融合的算力中心,创建国家级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打造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样板城市。支持股权交易中心建设,依托郑州商品交易所,吸引交易企业落地。参股大宗商品贸易集团,发展现货交割仓。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巩固扩大枢纽优势。枢纽是郑州的核心优势,我们将持续深化郑州—卢森堡“双枢纽”战略,继续办好“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建成航空邮件处理中心,争取中国邮政航空第二基地落地。加快机场三期扩建,开通郑州至巴黎、慕尼黑等客运航线,打造南至东南亚,北至俄罗斯、东北亚的“空中丝绸之路”,用好第五航权、争取第七航权,大力引进国内外头部航空、物流、货代、贸易企业,力争国际货邮吞吐量超过60万吨。开行中欧班列(中豫号)2800列,加快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国际陆港航空港片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办好第七届全球跨境电商大会,推进海外仓全球化布局,完成跨境电商交易额1250亿元。海铁联运到发集装箱3万标箱。完善提升开放体系。高起点谋划自贸试验区空港新片区,加快联动区建设发展,推动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落地,推广跨境电商O2O新零售模式,新形成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30项以上。抓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加快国家骨干冷链基地建设,争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推进新郑综保区扩区,加快建设全国重要国际邮件枢纽口岸,争取航空口岸过境人员144小时免签政策落地,积极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由商品加工贸易向服务贸易、技术贸易转型。打造药品流通中心,力争成为全国重要的进出口药品集散地。做大进口汽车、粮食、肉类等业务,拓展铁路口岸进口水果、冰鲜水产品等指定商品进口功能。扩大开放合作空间。加强与RCEP国家贸易合作,打造RCEP合作示范区。推进中欧区域政策合作案例地区建设。深入推进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进口贸易创新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会展经济,提升郑交会规模品质,加快打造国际会展名城。提高招商引资实效。深化市场化招商机制改革,突出产业链招商、龙头企业招商、基金招商、飞地招商。发挥港资、台资、日韩和世界500强四个专班作用,开展港澳台、日韩经贸活动和欧洲、中亚、东南亚、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招商活动,力争招商引资签约总额突破7000亿元,实际吸收外资7.2亿美元。


        (五)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品质。坚持用“绣花功夫”推动城市精细治理,以“工匠精神”推进城市品质提升,不断增强城市“颜值”、塑造城市“气质”,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人民群众更幸福。坚持规划引领。实施《最佳娱乐365bet娱乐场下载_勤策365_英国365网站正规吗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加快编制38项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县级总体规划,建立“3+N”线规划管控体系;编制完成TOD 战略规划、畅通郑州白皮书(2023—2025)、韧性城市规划纲要等,完善单元控规编制体系。加快城市更新。完善“1+2+N”政策体系,编制完成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成立城市更新导入基金,推进项目入库60个、开工20个,抓好金水河“一河两岸”、商代王城遗址等示范性项目建设,力争年度投资1000亿元。落实“无体检不更新”要求,有序开展城市体检。深入推进城市大脑建设,加快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培育智能建造骨干企业10家、智能建造示范项目5个,加快实现“一脑赋全城、一网治全城、一码通全城、一端惠全城”,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编制轨道交通四期规划,开工建设轨道交通S2线。开工渠南路新郑段等15条道路,开通金水路西延等10条道路。深化“一体化、一张网”改革,新建改造供水管网144公里、燃气管网230公里,新增供热面积400万平方米,更新改造排水管网25公里,为170万户居民家庭加装燃气安全装置。开展完整居住社区建设,健全完善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的公共服务、便民商业、市政配套、休憩空间等物业管理及社区服务。新建绿地面积300万平方米以上、公园游园40个、道路廊道绿化40条,完成花园路、中原西路示范性绿道提升工程;实施南水北调十八里河退水利用、圃田泽水循环等一批水网优化项目;完成49处城市道路积水点治理,推进侯寨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加快西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提升城市本质安全水平。落实“两年基本见效、三年巩固提升”要求,加快常庄水库加固工程、金水河调洪及分洪工程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七里河分洪、南水北调防洪影响处理后续工程等项目,开展70座水库“一库一案”整治,推进桃花峪水库工程前期工作。强化城市精细管理。全覆盖推动“序化、洁化、绿化、亮化”精细化管理,推行机动车存放服务差别化收费,完善公共停车场及配套充电桩市场化运作模式,盘活新建共享停车位50万个,智慧停车管理平台用户突破300万。优化交通监控设施,提升道路绿化、城市家具品质,确保主干道亮灯率98%以上,次干道、支路亮灯率96%以上,道路照明设施完好率96%以上。高水平建设郑州都市圈。加快实施《郑开同城化发展规划》,落实郑开(兰考)同城化实施方案,加快建设郑开同城化示范区。制定都市圈规划实施方案,打造郑汴许核心引擎。推动“郑好办”“汴捷办”“洛快办”联网互认,构建郑州都市圈“一网通办”平台。推进郑许、郑洛、焦平等8个高速公路项目,加快国道107快速化改造、陇海路东延等25个郑港融城、郑开同城交通优化项目,推进郑开城际铁路公交化改造。加快建设郑开同城东部供水、肿瘤医院等工程。


        (六)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强国必先强农,我们将着眼“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持续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和财力保障,不断提升现代都市农业质量效益,全面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40万亩;提升建设高标准“菜篮子”生产示范基地,推进蔬菜高标准生产基地、生态渔业示范基地项目建设;推进中原粮储新郑库区改扩建、市粮食和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基地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做大做强种业企业。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产业和就业,促进脱贫乡村持续发展,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美丽牧场、农业产业强镇。推进农业与休闲旅游、生态涵养、健康养生、食品加工深度融合,提升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编制聚集提升类和特色保护类村庄规划,实现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规划全覆盖。新建20~30个精品村,将精品村、美丽乡村串点成线,培育乡村旅游消费热点。持续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巩固生活垃圾处置体系运行成效。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提质扩面、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把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明确县(市)主导产业发展规划,依托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打造“一县一业”“一乡(镇)一特”“一村一品”,提高产业支撑力。深化县域放权赋能,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促进人口集聚、产业集中、功能集成,争创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


        (七)持续推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建设。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优化黄河文化带、环嵩山文化带、中心城区文化板块“两带一心”布局,聚焦“华夏之根、黄河之魂、天地之中、文明之源”,打造“山·河·祖·国”文化大标识,充分展示华夏文明、黄河文化主地标城市特征。塑造“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品牌,优化精品线路,围绕核心节点布局旅游集散中心,完善提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创建国家级文旅消费示范城市。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复审。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繁荣文艺创作,培育特色鲜明的文化街区和文创园区,提升动漫、文创品牌影响力。规划建设中华文明主题乐园,打造“穿越中华文明5000年”沉浸式体验场景。积极构建“博物馆群+大遗址公园”全景式中华文明集中展示体系,全力服务保障省博物馆群建设,加快黄河国家博物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宋陵遗址公园、双槐树大遗址保护展示和考古遗址公园、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郑州纪念馆等重大项目建设,谋划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办好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第八届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第十三届国际少林武术节等,积极申办首届世界大河文明论坛。


        (八)持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动摇,全面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让绿色低碳成为永恒主题,让良好生态成为最持久竞争力。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增强能源外引和输运能力,力争光伏发电新增并网装机规模58万千瓦,开工建设荥阳环翠峪、登封大熊山抽水蓄能项目,加快4座500千伏变电站建设,开工登电“西热东引”长输供热管线项目。拓展山西煤层气等外气入豫通道,加快伊川—薛店天然气管线建设,做好30万吨/年以下煤矿分类处置。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造无废城市中原样板,进入全国无废城市第一方阵。加强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持续推进空气质量好转。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确保国省控断面全面达标、市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健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效运维管护机制,污水处理率65%以上,黑臭水体动态清零。排污单位全部持证按证排污,“双百”任务全面完成。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构建碳达峰“1+11+7”政策方案体系,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划定工业用地红线,高耗能产业占工业比重稳定在30%以下;持续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推动货运车辆、铁路运输电气化清洁化改造;落实能源消耗“双控”,实施煤炭消耗总量控制;新建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比例90%以上,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30%以上。加快打造绿色屏障。实施新一轮黄河战略三年行动计划,推进黄河郑州段滩区和邙岭生态专项规划;推动黄河郑州段数字化生态保护监测平台二期和市级管理平台建设。深化河湖长制,打造1条省级、10条市级幸福河湖。持续开展“绿盾”行动,巩固黄河流域专项行动整治成果;推深做实林长制,建设森林特色小镇9个、森林乡村100个。启动第二动物园、第二植物园建设,筹备第十一届中国花卉博览会。


        (九)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厚植为民情怀,继续办好省市重点民生实事,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就业作为优先目标。统筹抓好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落实,确保不发生系统性、规模性失业风险。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支持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多渠道就业,强化脱贫家庭、低保家庭及零就业家庭就业帮扶。完善创业培训、担保贷款、孵化、服务“四位一体”扶持体系,通过机关事业单位招考、国有企业聘用、中小微企业吸纳等方式推出20万个工作岗位,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高质量建设美好教育。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持续培育优质教育集团。实施教育英才计划,年内引进培育中小学优秀校长50名、优秀教师500名;实施学前教育普惠扩容工程,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15所、投用16所,持续推进高中段学校建设。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支持郑州职业技术学院、郑州旅游职业学院升本,持续提升市属高校办学水平。探索推进产教融合发展,加快中职学校标准化建设。持续建设健康郑州。加快市中心医院高新医院、市七院滨河院区等项目建设。以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为依托,构建市域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00名以上,打造品牌学科30个。申建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建设1个国家级、5个省级区域中医专科诊疗(培育)中心,县级中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中医院水平、50%达到三级中医院水平;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率95%以上,职业病危害申报和诊断机构质控率达到100%。加快体育郑州建设。积极申办承办国际国内重大赛事,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构建全民健身设施三级服务体系,加快市民健身中心项目建设,更新健身路径200条、新建智能健身驿站20个。支持武术产业发展,做大做强体育产业,创建国家、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支持养老托育事业发展。养老床位达到6万张、创建老年友好社区15个,推进居家养老适老化改造,建成基层老年医疗康复(护理)中心12个、乡镇老年健康服务中心30个。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创建,托幼床位达到5万张。优化食药监管和市场保供。深化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加强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质量安全监管。优化升级专业市场10家、建设提升农贸市场20家、布局社区“微菜场”300家,建成投用西部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攻坚行动。适度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为符合条件的困难特殊群体足额发放补贴。加快推进城改项目后续建设,建成安置房3000万平方米,33万未回迁群众实现户均首套房安置。全面开展“关爱你我他(她),温暖千万家”活动。


        (十)持续守牢安全发展底线。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全面落实新冠病毒“乙类乙管”要求,围绕保健康、防重症、强救治、优服务,扎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做好医疗救治工作,进一步提高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加强相关药品和检测试剂储备,全力保障群众用药需求,完善公立医院重症救治体系,分级分类救治患者,加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防控工作,提升农村地区疫情防控能力水平,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领域风险。稳妥化解红档金融机构风险,完善债券风险监测预警,切实做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加强政府、国有企业及平台公司债务管理,严格落实“631”债务偿还机制,坚决遏制新增政府隐性债务。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全面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对标国务院安委会十五条硬措施、省五十条举措,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坚决守住不发生重特大事故底线。加快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格局,推动市综合性应急救援保障基地建设;建强应急指挥“一张图”,推动乡镇(街道)“1+4”、村(社区)“1+3”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构筑全流程多层次广覆盖的安全防护网。持续推进问题楼盘化解及保交楼工作。落实好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16条政策,继续实行“统借统还、政府回购、项目并购、破产重组”及地产纾困基金“4+1”模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房企贷款支持力度,压实房地产企业保交楼主体责任,年底前147个商品住宅项目交付大头落地。多级联动消存量、控增量、防变量,构建全链条监督体系,全面实施交房即发证。持续深化社会治理。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基点,积极融入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社会治理,锚定“三零”创建目标,深化“六防六促”专项行动和“一村(格)一警一民调一连”机制,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落实《信访工作条例》,压实“四定四包”责任,最大限度化解防范风险隐患。规范加强网络管理,努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支持驻郑解放军、武警部队、预备役部队、民兵和人民防空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强统计工作,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八次全国投入产出调查。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红十字会、慈善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好外事侨务、港澳台及参事、史志、社科、档案、气象、地震等工作。


        各位代表!进入新阶段,肩负新使命。我们必须不断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全面加强党的绝对领导。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贯穿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坚定扞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增强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不断提高政府系统谋大局、稳经济、定政策、促改革、抓落实的能力水平。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法治郑州、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深化政务公开,规范决策程序,提高政府立法、决策质量和行政执法能力。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深化府院联动,提升公正文明执法水平,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全面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坚决把抓落实摆在首要位置,巩固“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成效,严格执行“13710”工作制度,让抓落实、重实效成为政府工作主旋律。完善考评机制,以干成事论英雄、以解决实际问题论能力。落实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营造为实干者担当、让履职者尽责的良好氛围。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自觉接受纪律监督、监察监督、巡视监督,紧盯权力运行各环节,管好关键人、管住关键事,严肃整治腐败和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有关规定,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基层减负工作走深走实。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坚守节用裕民正道,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兜牢“三保”底线。


        各位代表!新愿景引领新征程,新作为铸就新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奋力拼搏、奋发有为、奋勇争先,不断开创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努力在谱写新时代新征程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中先出彩出重彩!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